本溪水洞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是四、五十万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属典型的高纬度喀斯特地貌。水洞全长5800米,现已开发2800米,总面积3.6万平方米,空间40余万立方米,是世界最长可供连续乘船游览的地下暗河景区。
本溪水洞的形成经历了一系列极其漫长而缓慢的地质变化,洞顶洞壁岩石缝隙间的滴水滴下大量碳酸钙,沉积凝结成石花、石笋、石幔、石瀑、石钟乳,这由水“雕刻”而成的生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本溪水洞景点介绍是:
本溪水洞位于辽宁省本溪市东北35公里处,由水洞、温泉寺、汤沟、关门山、铁刹、庙后山6个景区组成,融山、水、洞、泉、湖、古人类文化遗址于一体,沿太子河呈带状分布,总面积200平方公里。
水洞景区是数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洞内深邃宽阔,开发地下暗河长3000米,水流终年不竭,清澈见底,洞顶和岩壁钟乳石发育较好。
本溪水洞的旱洞长300米,洞穴高低错落,洞中有洞,左侧为一处“港湾”,灯光所及,洞中物象,一一倒悬水中。洞尽头是一泓清潭,深不见底。
名字如今利用旱洞独特的资源,经人工改造成为古生物宫,采用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再现了古生物的进化演变过程。
纵深达2.3公里,而且时阔时狭,迂回曲折,洞内钟乳石、石笋与石柱多从裂隙攒拥而出,不假雕饰即形成各种物象。
远在5亿7千万年时期,本溪水洞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这时期气候温暖,大量的笋石类,腕足类,腹足类和梯虫类动物繁殖衍生,各家族群体都顺应自然规律进行自身的更新换代,它们的躯壳由于水动力的淘洗和磨浊下沉,便沉积了不同类型的生物碳酸盐和化碳酸盐。
本溪水洞的石灰岩就是在这个时期的奥陶系下统亮山组和中统马家沟组时,经过岩化作用发育而成。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水退去,这里便缓慢地台升为陆地。石灰岩在地质运动中受到外力作用不断地对石灰岩进行溶蚀,日积月累,经过亿万年时间,便逐渐发育成今天的水洞。这种溶蚀作用,至今仍在继续进行。
关东山的老百姓把山水转弯的地方叫"崴子"。本溪县城东八里远的谢家崴子,背倚莽莽青山,面临太子河水,峻峰高耸,清流蜿蜒,田园如画,气象万千。人间仙境一般的本溪水洞就藏身在谢家崴子山腹中。本溪水洞原名叫谢家崴子水洞,洞深流长,状如迷宫。内有水洞、旱洞、向外流水洞。三洞合一,各具奇景。
洞中有与海相通的"海眼";有香气飘溢、颜色金黄的"香脂壁";有触地接天、缕缕丝丝、涓涓细流积聚而成的"龙涎障";还有洞顶如万把尖刀排空欲下的"悬岩峰"等奇妙景致。乘一叶扁舟,沿着被称为"九曲银河"水洞溯流而上,所过之处,清流静谧,深有丈余,水洞高达数丈,宽两三丈。
本溪水洞,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际旅游洞穴协会亚洲会员单位,是至今发现的世界第一长地下充水溶洞,被赞誉为“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一此洞天”。
本溪水洞位于辽宁省本溪市东北35公里处,由水洞、温泉寺、汤沟、关门山、铁刹、庙后山6个景区组成,融山、水、洞、泉、湖、古人类文化遗址于一体,沿太子河呈带状分布,总面积200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本溪水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