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属于安徽省滁州市。
东与明光市、南与定远县毗连,西部、西北部与淮南市、蚌埠市接壤,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县域面积1949.5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凤阳县常住人口为631934人。
凤阳有“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改革之乡”、“石英之乡”、“曲艺之乡”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凤阳的地形呈南高北低,南部以侵蚀剥蚀山、丘陵为主,山丘麓部为起伏岗地,中部为稍有起伏的河流阶地和岗地,北部为坦荡的冲积平原。凤阳县气候呈北亚热带向南温带渐变的过渡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同季,干冷同期,无霜期较长。
凤阳县隶属安徽省滁州市。
丰县是安徽省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长三角城市群。东邻明光市,南接定远县,西、西北接淮南市、蚌埠市,北依淮河与五河县相望。县城面积1949.5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凤阳县常住人口为631934人。
凤阳始建,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设有中坜郡,但名为山(凤凰山),却始于明初。历史上上凤阳县的设置有两次大的变化。有一次元末,朱元璋打败张士诚,跑回濠州,把濠州改为林浩府。
明第六年(1373年),洪武在皇帝乡设立中立国政府,第七年(1374年)将政府迁至凤凰山。明太祖朱元璋赐府名“凤阳”,沿用至今。还分析了临淮县的太平、罗清、广德、永丰位于凤阳县,州县共治。
凤阳属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距离安徽蚌埠市23公里,淮河水域旁,邮政编码:233100
,电话区号:0550,凤阳朱元璋老家,有朱元璋母亲陵墓,万事根本鼓楼,朱元璋曾出家过的龙兴寺,旅游有韭山洞,狼巷迷谷,有全国大包干带头村小岗村。
凤阳县是安徽省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东、南部与明光市、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蚌埠市接壤。凤阳县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里,石英资源大县。
凤阳是全国较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举世闻名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是八仙之一的蓝采和的成仙之地,是庄子与惠子濠梁观鱼之地,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发源地。
凤阳县东西长74.64千米,南北宽49.6千米,总面积1949.5平方千米,总人口为74.9万(2009年底),县人民政府驻府城镇西华路人民广场。凤阳县辖14个镇、1个乡。
凤阳有中国花鼓之乡、中国帝王之乡、中国改革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石英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树莓之都等美誉。
凤阳属于安徽省滁州市的下辖县,但离滁州城区较远,离蚌埠较近,所以大多数人坐火车选择到蚌埠去,因此误以为凤阳是蚌埠的。从凤阳到蚌埠最快不要半小时,而到滁州至少要一个半小时。
安徽凤阳县属于滁州市。
凤阳县,安徽省滁州市下辖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长三角城市群。东与明光市、南与定远县毗连,西部、西北部与淮南市、蚌埠市接壤,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
凤阳有“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改革之乡”、“石英之乡”、“曲艺之乡”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区的凤阳县的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国民政府内政部批准蚌埠设市,蚌埠遂从凤阳县分离出去。1949年,1月16日凤阳解放;2月,凤阳县人民政府成立,属江淮第四专员公署,县政府驻节府城镇;4月,改属定远专区;7月,改属滁县专区。
1956年1月,滁县专区与宿县专区合并成立蚌埠专区,凤阳县属蚌埠专区。1961年3月,撤销蚌埠专区,恢复成立滁县专员公署,凤阳县属滁县专区。1993年1月,撤销滁县地区,设立省辖滁州市,凤阳县属滁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