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瓣臭茉莉(学名:Clerodendrumchinense(Osbeck)Mabb.)是唇形科大青属的植物。灌木,高50-120厘米;小枝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幼枝被柔毛。叶片宽卵形或近于心形,长9-22厘米,宽8-21厘米。伞房状聚伞花序紧密,顶生,花序梗被绒毛,花冠管短,裂片卵圆形,雄蕊常变成花瓣而使花成重瓣。
根叶入药,驱风除湿,活血强筋壮骨;叶微咸、微温,祛瘀解毒;民间用花蒸鸡蛋服,可治头昏。
释名:苦菜、泽败、鹿肠、鹿首、马草。
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状茎横走,有陈腐气味;地上茎下部有脱落性倒生粗毛,茎上部近无毛或有一排硬毛。基部叶簇生,卵形或长卵形,有长柄,不裂或羽状分裂,钝头,边缘有粗齿,花时枯萎;茎生叶对生,披针形或阔卵形,长5—15厘米,2—3对羽状深裂或全裂,顶端裂片最大,椭圆形或卵形,两侧裂片椭圆形或披针形,向下逐渐变小,边缘有粗齿,两面疏生粗毛或近无毛;靠近花序的叶片线形,全缘。顶生大型伞房状聚伞花序;花序梗仅一侧有白色硬毛,苞片小;花萼不明显;花冠黄色,直径2—4毫米,上端5裂;雄蕊4。瘦果长椭圆形,长3—4厘米,无翅状苞片,仅有由不发育2室扁成窄边。花期7—8月。
分布广,全国各省都有,生于山坡草丛中。
根状茎和根有镇静作用,清热利湿、解毒排脓、活血去瘀,主治阑尾炎、肠炎、肝炎、痢疾、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根含少量挥发油、多种皂贰、葡萄糖等。
这个应该是四川成都地区的当地植物,正经没有听说过这个药。有白河麻,白河麻据说是跟红河麻还是有区别的。估计是红河地区的河麻。
植物河麻一般在夏天是时候比较的旺盛,大概是6-8月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正是收稻谷的时候。
河麻是属于荨麻科蝎子草属蝎子草,叶互生,有刺毛,基出三脉,穗状花序分枝,当地人称“河麻”,据说不能接触,否则全身起疹瘙痒。
其实,河麻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白蛇麻(UrticafissaPritz)白蛇麻,也叫裂叶荨麻,荨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产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浙江、福建、台湾、陕西、甘肃等省区。
河麻可以入药,其功效是:祛风解毒,化痰止咳,有小毒。
主要用于哮喘、小儿吐乳等。
有小毒,其汁液可引起奇痒、皮疹等皮肤过敏症状。
河麻为多年生草本,有横走的。茎自基部多出,高40-100厘米,四棱形,密生刺毛和被微柔毛,分枝少。叶近膜质,宽卵形、椭圆形、五角形或近圆形轮廓,长5-15厘米,宽3-1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边缘有5-7对浅裂片或掌状3深裂(此时每裂片又分出2-4对不整齐的小),裂片自下向上逐渐增大,三角形或长圆形,长1-5厘米,先端锐尖或尾状,边缘有数枚不整齐的牙齿状锯齿,上面绿色或深绿色,疏生刺毛疏生刺毛和糙伏毛糙伏毛,下面浅绿色,被稍密的短柔毛,在脉上生较密的短柔毛和刺毛,钟乳体杆状、稀近点状,基出脉5条,上面一对伸达中上部裂齿尖,侧脉3-6对;叶柄长2-8厘米,密生刺毛和微柔毛;托叶草质,绿色,2枚在叶柄间合生,宽矩圆状卵形至矩圆形,长10-20毫米,先端钝圆,被微柔毛和钟乳体,有纵肋10-12条。
雌雄同株,雌花序生上部叶腋,雄的生下部叶腋,稀雌雄异株;花序圆锥状,具少数分枝,有时近穗状,长达10厘米,序轴被微柔毛和疏生刺毛。雄花具短梗,在芽时直径约1.4毫米,开放后径约2.5毫米;花被片4,在中下部合生,裂片常矩圆状卵形,外面疏生微柔毛;退化雌蕊碗状,无柄,常白色透明;雌花小,几乎无梗;
瘦果近圆形,稍双凸透镜状,长约1毫米,表面有带褐红色的细疣点;宿存花被片4,内面二枚近圆形,与果近等大,外面二枚近圆形,较内面的短约4倍,边缘薄,外面被细硬毛。
花期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河马草,又名火麻草或荨麻草.据说能抗风湿,它的茎上长满毛刺,接触人体很快引起皮肤红种。
【别名】寻麻(《益部方物略记》),蝎子草(《人海记》)。
同属植物裂叶荨麻(分布西南及湖北、浙江)、宽叶荨麻(分布华北及东北)亦同供药用。
①麻叶荨麻,又名:焮麻。
多年生草本。茎高达150厘米,有棱,生螫毛和紧贴的微柔毛。叶对生,叶片轮廓五角形,长
4~12厘米,宽3.5~12厘米,3深裂或3全裂,1回裂片再羽状深裂,两面疏生短柔毛,下面疏生螫毛;托叶离生,狭三角形。雌雄同株或异株,同株者雄花序生于下方。花序长达12厘米,雄花序多分枝;雄花直径约2毫米,花被片4,雄蕊引雌花花被片4深裂,花后增大,包着果实,长达2.5毫米,有短柔毛和少数螫毛,柱头画笔头状。瘦果卵形,扁,长约2毫米,灰褐色,光滑。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野、路边、草原、坡地。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多年生草本。茎高40~150厘米,四棱形,有螫毛,分枝或不分枝。叶对生,披针形或狭卵形,长4~10厘米,宽1.2~2.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尖锯齿,上面疏生短毛,下面沿脉上有疏生短毛;托叶分生,条形。雌雄异株,花序长达4厘米,多分枝;雄花花被片4,雄蕊4;雌花较雄花小,花被片
4,在果期增大,柱头画笔头状。皮果卵形,扁,长约1毫米,光滑。
生于山坡、林边或沟边。分布我国北方及东北地区。
【化学成份】麻叶荨麻全草含多种维生素、鞣质。茎皮主要含蚁酸、丁酸及有刺激作用的酸性物质等。
①《纲目》:"辛苦,寒,有大毒。"
②《四川中药志》:"甘,微寒,有小毒。"
③《新疆中草药手册》:"苦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风湿疼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荨麻疹。
①《益部方物略记》:"善治风肿。"
③《蜀语》:"红者可治齁症。"
④《纲目》:"风疹初起,以此点之。"
⑥《纲目拾遗》:"浴风,采取煮汁洗。"
⑦《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湿,解痉,和血。"
⑧《黑龙江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治小儿麻痹,风湿,疝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炖肉。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图经》:"误服之,吐利不止。"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麻叶荨麻适量,煎汤擦洗。
②治产后抽风,小儿惊风:麻叶荨麻少许,水煎服。
③治荨麻疹:麻叶荨麻鲜苗,捣汁涂擦。
④治毒蛇咬伤:麻叶荨麻适量,捣烂敷患处。(选方出《内蒙古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