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临床上将痤疮分:湿热症,内毒血热症、血虚风燥症。
中医建议,湿热症:一般油性、丘疹型建议抑菌为主可以使用中药配合使用。痤疮患者应避免喝酒、、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属热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排毒食品。
具有治疗痤疮功效的中药有:藏红花、丹皮、赤芍、玄参、、连翘、野菊、、白芷、双花等。
对症治疗不同类型的痤疮
1、肺热引起痤疮,宜用清泄肺热法。肺热痤疮,多由肺有宿热,复感风邪,遂使肺热不得外泄引起。其症面长丘疹,状如粟米,可挤出bai粉色油状物,皮疹以鼻周围为多,亦可见于前额,间或有黑头粉刺,且伴口鼻干燥,大便干结,苔黄,舌红,脉数。当用上法。宜用泻白散(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目前,临床上多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治疗效果大大增强,目前多由原方去掉人参,加上和。全方合用,共同发挥清泄肺胃之热的功效。肺胃热清,脏腑通利,痰湿散结,则粉刺得以消除。
2、血热引起痤疮,宜用凉血清热法。血热痤疮,多由情志内伤,气分郁滞,日久化热,热伏营血所致。其症颜面丘疹以口鼻及两眉间为多,面部潮热明显,妇女尚有月经前后丘疹增多,舌红,脉细数等。
3、胃热引起痤疮,宜用清泻胃肠法。胃热痤疮,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之物,使肠胃燥结,中焦积热,郁于面部皮肤而致。其症面部丘疹,状如粟米,能挤出bai粉样油状物,间有黑头粉刺,以口周为多,亦可见于背部与前胸,且常伴有口干,饮食较多,舌燥,喜冷饮,大便秘结,脉沉实有力等。最宜上法。4、肺经蕴热怔:主要表现为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浮数。治疗以清肺凉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枇粑清肺饮,主要药物有:枇粑叶,桑白皮,知母,黄芩,银花,赤勺,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5、脾胃湿热证:主要表现为粉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光亮,拌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疗以清利湿热为主,常用的方剂是芩连平胃散,主要药物有:黄连,黄芩,白术,厚朴,蛇舌草,茵陈,六一散,生甘草等。
6、血瘀痰凝证:主要表现为痤疮日久,质地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痛经,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舌暗苔薄,脉涩.。型多见于长期的慢性痤疮患者。治疗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的方剂是大黄蛰虫散,主要的药物有:大黄,蛰虫,水蛭,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陈皮,白术,生甘草等。
7、冲任不调证: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小腹胀痛,或经来皮疹增多和加重,舌红、脉弦。偏阴虚者,常伴腰酸痛,五心烦热、口干渴等。偏阳虚者常见四肢不温,平素畏冷,面色白,唇淡,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减,舌暗淡,苔白,有齿印,脉沉。治疗以调和冲任为主,阴虚者常用成药为知柏地黄丸,阳虚者以龟鹿补肾丸。膳食:生地麦冬大骨汤,当归生姜羊肉汤。
8、针灸疗法:针灸对于痤疮也有独特疗效。一般多选用肺经,脾经和胃经的穴位,如:肺腧,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迎香,人中,长强等。手法用泻法,留针20分钟,左右交替,10天为一疗程。另外也可以选用肺,神门,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等耳穴等埋穴,疗效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