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计算公式?

2024-08-04 04:51:00 浏览

购买力平价是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

什么叫做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计算公式?

目的是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购买力平价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前者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后者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相对变化,是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

购买力平价汇率用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

现行的货币汇率对于比较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产生误导。例如,如果墨西哥比索相对于美元贬值一半,那么以美元为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将减半。

可是,这并不表明墨西哥人变穷了。如果以比索为单位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而且进口货物在对墨西哥人的生活水平并不重要(因为这样进口货物的价格将会翻倍)。

相对购买力平价公式表示:

本国货币新汇率=本国货币旧汇率×(本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外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

=本国货币旧汇率×(本国物价指数/外国物价指数)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卡塞尔在1918年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通货膨胀率和汇率变动关系时提出的。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强调,即期与远期之间的通货膨胀率差别必须等同于这个期限内汇率的差别。

如果不一致,就会出现套利情况,直到汇率调整到两者一致为止。在实际应用中,计算购买力平价可以用消费者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或GNP缩减指数表示物价水平。

购买力平价理论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汇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汇率预测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即预期的汇率变化应该等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差异。但由于汇率变动不仅受到通货膨胀差异的影响,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且由于运输成本、交易成本和因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引起的国际市场的分割,导致基于购买力平价前提条件的公式在现实中很难完全成立。因此,汇率在短期内的变动经常背离购买力平价理论。但如果能够准确地预测通货膨胀率,则该理论在长期中以及通货膨胀很高的经济中还是能够成立的,在确定货币的均衡汇率和预测长期汇率变动趋势中有一定作用。

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含义是,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以中美两国为例,若中国通货膨胀率超过美国,则人民币将贬值,反之人民币将升值。根据易纲、范敏的研究, 从1980年~1996年17年中,除了1980年~1984年,1990年~1991年间美国的通胀率高于中国通胀率外,其余年份里中国通胀率均高于美国。当美国通胀率高于中国通胀率时,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如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所言而升值,反而贬值了。而在人民币升值的年份,中国通胀率却高于美国通胀率。由此可知,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是背离的,中美两国通胀率的变化与汇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主张,两国之间,相同期间的利率只要有差距存在,投资者即可利用套汇或套利等方式赚取价差,两国货币间的汇率将因为此种套利行为而产生波动,直到套利的空间消失为止。

依据利率平价理论,两国间利率的差距会影响两国币值水平及资金的移动,进步而影响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价。

二者维持均衡时,远期汇率的贴水或升水应与两国利率的差距相等,否则将会有无风险套汇行为存在,使其恢复到均衡的状态。

例如甲国的利率高于乙国的利率,乙国的人民会想要把钱转存到甲国或甲国货币存款账户。

但汇市的变数很多,末来当乙国人民想在存款到期时,将利息及本金汇回乙国时,甲国货币可能因为一些不可预期的原因贬值,于是乙国人民可以在将钱存入甲国户头的同时,在远期市场预先卖出甲国货币,以规避可能发生的汇率风险。

由上例可知当两国的利率出现差距时便会引起外汇市场的波动,为杜绝套利行为,利率平价理论主张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差距应等于两国之间的利率差距。

利率平价理论较适用于说明货币市场及外汇市场之间相互关系,而不能当作预测未来汇率的公式,当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均衡时,即期汇率及达期汇率的差距就等于两种货币间的利率差距。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