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文物(中国十大古文物图片)

2023-06-21 23:49:12 浏览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十大古文物中国十大古文物图片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4.清大禹治水图玉山

"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马踏飞雁》这部长篇小说以中原一大户人家的少爷许国山同丫环凤竹的感情纠葛为主线,以中国汉代的国宝金马驹,也称:"马踏飞雁"。

唐兽首玛瑙杯是唐代玉器,1970年10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金缕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国汉代,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

10.唐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为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14.8厘米,口径2.3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安的兵马俑、西安的大雁塔、西安的秦始皇陵、西安的乾陵、洛阳的白马寺、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南京的明孝陵、南京的明故宫

1、直裾素纱襌衣(“襌”音dān,常被误写做“禅”),西汉织绣,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该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

2、新石器时代陶鹰鼎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陶器,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3、北朝红地云珠日天锦,古代经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花色和地色的织物组织完全相同,都是双层结构的复式平纹或复式斜纹,称为平纹经锦或斜纹经锦,依靠织物纵向彩条经线的颜色来显现花纹,是一种典型的“彩条经锦”。

平纹经锦是我国传统的织锦。北朝晚期或隋代的平纹经锦,隋或初唐时期的斜纹经锦,盛唐时期的斜纹纬锦、织金锦等。平纹经锦到了唐代数量已明显下降,大量出现的是隋代前后兴起的斜纹经锦。

4、青花釉里红瓷仓,元代楼阁式瓷仓,在仓后两柱间有正楷直书墓志,自右至左12行,共159字,记载死者为“故景德镇长芗书院山长凌颖之孙女”,死于后至元戊寅(即后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安葬于南山。

这件楼阁式瓷仓,造型别致,虽然是随葬冥器,仍不失为珍贵的工艺品。青花釉里红瓷器,甚为罕见,作为楼阁式瓷仓,并且有明确纪年,迄今仅为孤例。1974年江西省景德镇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院。

5、竹林七贤砖印模画,南朝。长244厘米,宽88厘米,由300多块古墓砖组成,出土时分东西两块,一块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四人,另一块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四人。

荣启期是早于“七贤”许多年的春秋时期人物,由于荣启期的性格和“七贤”极为相似,又被时人誉为“高士”,所以,砖画中安排荣启期和“七贤”在一起,除了绘画构图上对称的需要外,荣启期更有为“七贤”之楷模的寓意。

这幅砖画纯熟地发挥了线条的表现能力,人物造型简练而传神,八人席地而坐,或抚琴啸歌,或颔首倾听,性格特征鲜明,人物之间以树木相隔,完美地体现了对称美学。

 兵马俑的制作工艺上有独到之处。秦代的制陶工匠和雕塑工匠用以模为主、塑模结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和入窑绕制、出窑绘彩的方法,烧制出这些大型陶俑和陶马。陶俑头部大都是合模制成,俑腿和俑身是采用模制或泥条盘成,臂和手用模制或手制。

越王勾践剑后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曾侯乙编钟红山玉猪龙金缕玉衣武则天金简莲鹤方壶鹤骨笛大盂鼎

1、直裾素纱襌衣(“襌”音dān,常被误写做“禅”),西汉织绣,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该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

2、新石器时代陶鹰鼎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陶器,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3、北朝红地云珠日天锦,古代经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花色和地色的织物组织完全相同,都是双层结构的复式平纹或复式斜纹,称为平纹经锦或斜纹经锦,依靠织物纵向彩条经线的颜色来显现花纹,是一种典型的“彩条经锦”。

平纹经锦是我国传统的织锦。北朝晚期或隋代的平纹经锦,隋或初唐时期的斜纹经锦,盛唐时期的斜纹纬锦、织金锦等。平纹经锦到了唐代数量已明显下降,大量出现的是隋代前后兴起的斜纹经锦。

4、青花釉里红瓷仓,元代楼阁式瓷仓,在仓后两柱间有正楷直书墓志,自右至左12行,共159字,记载死者为“故景德镇长芗书院山长凌颖之孙女”,死于后至元戊寅(即后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安葬于南山。

这件楼阁式瓷仓,造型别致,虽然是随葬冥器,仍不失为珍贵的工艺品。青花釉里红瓷器,甚为罕见,作为楼阁式瓷仓,并且有明确纪年,迄今仅为孤例。1974年江西省景德镇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院。

5、竹林七贤砖印模画,南朝。长244厘米,宽88厘米,由300多块古墓砖组成,出土时分东西两块,一块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四人,另一块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四人。

荣启期是早于“七贤”许多年的春秋时期人物,由于荣启期的性格和“七贤”极为相似,又被时人誉为“高士”,所以,砖画中安排荣启期和“七贤”在一起,除了绘画构图上对称的需要外,荣启期更有为“七贤”之楷模的寓意。

这幅砖画纯熟地发挥了线条的表现能力,人物造型简练而传神,八人席地而坐,或抚琴啸歌,或颔首倾听,性格特征鲜明,人物之间以树木相隔,完美地体现了对称美学。

探秘中国十大不可出境国宝顶级文物

和氏璧做成的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单从世袭制朝代来说,已出土最早的是第一个朝代夏朝的文物,但包括原始文化部落的文物,远古化石等。

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

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一直未能出土类似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文字记载。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斟鄩(河南洛阳偃师夏都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确立,扩大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领域,说明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灿烂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发现有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座、窖穴200多个,陶窖遗址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1万件。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