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丹东市区沿鸭绿江溯流而上大约40余公里处有一个叫河口的地方,宽阔的江面上有一座残桥,是抗美援朝战争时留下的战争遗址,被称为河口断桥。当年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留下的遗迹,如今成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平公园,断桥遗址。断桥原称伊敏桥,是日军占领海拉尔期间,1933修建的钢筋混凝土与钢板结构的公路桥。为当时海拉尔贯通伊敏河东西两岸唯一的一座桥梁。1945年8月9日苏军进攻海拉尔要塞,日本人为阻止苏军东西合围,将大桥两端炸毁。
鱼洞大桥在彭州小鱼洞镇,是一座总长187米、宽12米的钢架拱桥,汶川地震中,刚好位于断裂带上的小鱼洞大桥被彻底震塌,已不能通行。现在有矗立在小鱼洞大桥彭州一侧桥头的蓝色雕塑,高5米,宽12米,厚1米,全钢架结构,雕塑表面的白色明文有汶川大地震简介、彭州受损情况和在地震中垮塌的小鱼洞大桥介绍。
断桥之名得于唐朝。
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南宋时又名宝祐桥,也称为段家桥。其名由来,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
一说古石桥上建有亭,冬日雪霁,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断之感,得名“断桥残雪”。
现在的断桥,是一九四一年改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又经修饰。桥的东北有碑亭,内立“断桥残雪”碑。
断桥位于浙江杭州西湖白堤东端,据明代《西湖游览志》所说,断桥是由于孤山来的白堤到此而断才得名的。宋代叫宝佑桥。
元代因桥畔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故又称为段家桥。现在的断桥为1914年改建,桥东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
断桥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桥,是西湖三大情人桥之一。它的名字与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
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历来催人泪下,给每个游览断桥的游客以无尽追思。
故事发生在宋朝时的杭州、苏州及镇江等地。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对自己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白素贞设计与许仙在断桥相识。
而后许仙爱上了美丽的白素贞,两人结亲。白素贞经常用草药给村民治病,村民由是很感激许仙夫妇。他们过上和美的幸福生活。可是好景不长。
金山寺住持法海告诉许仙白素贞其实是蛇妖欲破坏他们之间的感情。许仙将信将疑。为了确证妻子是不是妖怪许仙于是在端午时骗白素贞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形的白素贞却把许仙吓死了。
为了救许仙,白素贞不得不上天庭盗仙草灵芝来救活许仙。可是,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只好上金山寺要人。
水漫金山以至于希望法海放人,但是金山下的百姓却遭了殃、生灵涂炭。最终,白素贞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与许仙永世不得相见。
白蛇传里面描述的断桥就是杭州西湖的断桥。也是杭州四大景点之一。外地来的游客必须去这个断桥留影纪念。
断桥残雪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为西湖冬季的一处独特景观。断桥位于浙江杭州西湖白堤东端由于断桥背城面山,正处于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上,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最佳处所。每当瑞雪初晴,如站在宝石山上眺望,桥的阳面已冰消雪化,所以向阳面望去,“雪残桥断”,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故从阴面望去,“断桥不断”。素有传说,白蛇传等等。
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属于西湖十景之一。断桥残雪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
依稀可辨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强烈属深刻的印象。
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已残而未消。
难免有些残山剩水之感,于是就拟出了“断桥残雪”这一西湖难得的景观。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
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
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每当雪后初晴,来至断桥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上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有一种冷艳之美。
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
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
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
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
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
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