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浮动范围汇率浮动范围怎么算

2024-01-08 01:57:15 浏览

“浮动”是相对固定汇率而言的,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由市场需求调节的汇率制度。“弹性”是指汇率变化的幅度要大一些、频率要快一些。“双向”是指既会上涨也会下跌,而不是象过去的单边上涨。

汇率浮动范围汇率浮动范围怎么算

20世纪70年代后期 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根据市场货币供求变化,任其自由涨落,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原则上不加限制,也不承担义务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样的汇率就是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没有上下限波动幅度,而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决定。1971年8月15日,美国实行新经济政策,任由美元汇率自由浮动,到1973年,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外汇市场随着各种汇率的不停的浮动而不断发展。

浮动汇率按政府是否干预,分为自由浮动汇率和管理浮动汇率两种。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对本国货币的汇率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完全采取自由浮动汇率的国家几乎没有。由于汇率对国家的国际收支和经济的均衡有重大影响,各国政府大多通过调整利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以及控制资本移动等形式来控制汇率的走向。

与固定汇率相比浮动汇率制优点:

1) 它具有自发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

2) 它有助于遏制大规模的外汇投机风潮;

3) 它使各国政府摆脱了固定汇率制对经济政策自主权的约束;

4) 它有更强的适应世界经济环境的生命力;

5)它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浮动汇率制的缺陷:1)汇率波动给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带来外汇风险,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它们的顺利发展。2)它削弱了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纪律,助长了货币政策中的通货膨胀倾向,各国政府无需通过抑制通货膨胀来履行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3)它会助长金融泡沫,即金融资产价格高于其实际价值。例如,美国股价上升,会刺激外资流入,这会提高美元汇率;而美元汇率上升会进一步吸引外资流入,助长股价攀升。4)在浮动汇率制下,实行钉住汇率制的货币特别容易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

即为基准汇率+0.0100点,又称基点(英语是BP即basis point 的缩写),,基点在各种交易中出现,如汇率上升基点,如1美元=6.8534人民币,变为6.8545,就称为上升10点(一般基字省略了),汇率中,以万分之一为一个点(日元等少数单位币值较小的为百分之一为1点).上浮100点,即在基准汇率基础上加0.0100,如果是利率,利率则以0.01%为一个基点.上浮100点,即上升1.00%.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