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葡萄酒谣言排行榜(全球十大红酒品牌)

2023-08-08 22:34:26 浏览

葡萄酒加奶酪真的能减肥吗?酒越老越贵就越有投资价值?唐佩里侬真的是香槟的发明者吗?十大葡萄酒谣言排行榜,哪些忽悠了你?

 谣言一:挂杯越多酒越好 挂杯指的是晃动葡萄酒杯后,在杯壁上留下的透明液体,也被称作“酒泪”、“酒腿”。挂杯比较明显的酒,酒精和糖分含量也相对较高。但以此做为判断一款酒口感好坏的依据,显然是没有道理的。和这条谣言类似的理论还有“红葡萄酒颜色越深酒越好”。颜色深浅反应的是一款酒的年龄和酚类物质的含量,跟酒的好坏没关系。

 谣言二:子虚乌有的波尔多八大名庄 在国内,很多喜欢喝葡萄酒的人都对波尔多的“八大名庄”倒背如流。可如果你问一个波尔多庄主,什么是八大名庄,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答不上来。波尔多地区各个产区的官方分级有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左岸的1855分级和右岸的圣爱美隆酒庄分级。五大名庄:拉菲、拉图、玛歌、木桐、侯伯王即来自著名的1855分级。但从来没有一个分级把波尔多左岸的五大名庄和波尔多右岸的柏图斯、欧颂、白马混为一谈。波尔多八大名庄这一说法纯属国内酒商炮制的营销工具。

 谣言三:葡萄酒等级越高酒越好 葡萄酒等级制度诸如法国的AOC制度,意大利的DOCG制度是消费者选酒时的一个重要指标。但这些等级制度本身只是规定了葡萄酒的产地范围以及种植和酿造方式,并不能说明酒的绝对质量。有些酒庄为了酿造出高品质的葡萄酒,会不按照AOC对品种的要求进行酿造,自愿将酒的级别降低一档。这种情况在意大利尤为普遍,意大利最著名的葡萄酒之一Solaia(太阳园)的级别就是日常餐酒级别(VinodiTavola)

 谣言四:葡萄酒中的沉淀会是有害物质,影响酒质 葡萄酒中的沉淀多来自发酵和陈酿过程中遗留的酵母或蛋白质,对身体无害。有时消费者会在白葡萄酒中发现透明的晶体沉淀,这些透明沉淀被称作酒石酸盐,是葡萄中所含的有机酸在酿造过程中和钾结合的产物,对身体无害,也不会破坏葡萄酒的口感。

 谣言五:起泡酒就是香槟 香槟是起泡酒的一种,但不是所有起泡酒都是香槟。只有在香槟法定产区手工采摘的葡萄,按照“香槟法”酿造且符合一定陈酿条件的起泡酒才能称作“香槟”。不仅如此,香槟的名称是受到地理标识保护的,其它任何产品不能使用这个名称。前些日子,苹果手机在推出新产品5s之前一度想将“土豪金”命名为香槟色,遭到了香槟行业协会的反对。

 谣言六:喝酒一定要成为专家 不知从何时开始,品酒师成了一种职业。虽说葡萄酒是舶来品,但在西方主要产酒国,却并不存在“品酒师”这样的职业。如果你在朋友的名片上看到xx品酒师的字样,他可能是想表达他对葡萄酒较有研究。常见的比如“WSET品酒师”。WSET是英国的一家葡萄酒教育机构,全称是“国际葡萄酒与烈酒基金会”,该基金会在全世界范围招收学员并组织考试,主要目的是提高葡萄酒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通过考试的学员将获得一张证书。对于普通消费者,喜欢喝葡萄酒并不一定要有一张这样的证书证明你会“品酒”。就像我们每个人都吃饭,却不用成为一名“品饭师”的道理是一样的。

 谣言七:葡萄酒加奶酪能减肥 谣言八:葡萄酒投资的误区:酒越老越贵越有投资价值 谣言九:进口葡萄酒成本3欧售价数百 网络上流传很广的一种说法:“一瓶在法国售价为2欧元的葡萄酒,加上运费、保险(放心保)等带来的0.5欧元成本,然后缴纳48.2%的关税以及报关费用、仓储费用、运费等,最终成本在3.2欧元左右。市场售价能达到数百元。”以上说法每到逢年过节都会被各大媒体拿出来当反面教材炒作一番。且不论成本3欧售价数百这结论的逻辑关系,在一个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暴利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上述行为越来越不具备普遍性。一讲到进口葡萄酒的利润就提到上面的计算公式 十大葡萄酒谣言排行榜全球十大红酒品牌 ,真的该怀疑这些媒体的公正性了。

 谣言十:唐佩里侬发明了香槟 很多葡萄酒书籍在介绍香槟酒的时候,都会提到:“现代香槟的发明者是唐佩里侬,这位盲人修道士无意中发明了香槟酒,并说出‘我品尝到了天上的星星’这么一句话”。事实上,唐佩里侬的确是生活在17-18世纪香槟地区Hautvillers修道院的一位修道士,他确实为改进起泡酒的瓶中发酵做出了贡献,但却并不是香槟的发明者。在他之前,香槟地区已经有人在酿造起泡酒。至于“我品尝到了天上的星星”这句话则是出现在19世纪香槟酒的印刷广告上。唐佩里侬发明了香槟这一说法虽然没有事实根据,但有关他的故事却广为流传,为香槟酒的诞生增加了一些浪漫色彩。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