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得利,汉语成语,拼音是yúwēngdélì,意思是比喻两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圈外人占了自制。那么网友们知道渔翁得利成语出处在哪吗?
1、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蘁其喙。鹬曰:‘本日不雨,嫡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本日不出,嫡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愿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筹办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役,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两边争执不让,末了被一个渔翁等闲擒住。假如燕赵产生战役,秦国就像渔翁那样等闲兼并燕赵。赵王只好放弃战役的计划。
3、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以上就是对于渔翁得利成语出处在哪的相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