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楼是什么意思古楼象征着什么

2023-08-11 09:20:50 浏览

当然是从江鼓楼了。

高古楼是什么意思古楼象征着什么

侗族以修建鼓楼,风雨桥而闻名于世。坐落在贵州省从江县城的从江鼓楼是中国目前最高的鼓楼,它占地470平方米,高46.8米,共29层重檐,双层宝顶,平面为八角形,耗资168万元。整栋楼均采用当地的杉木建造,支撑鼓楼由32根柱子顶立,其中楼中四根大柱每根胸围两个成人合抱有余,整栋楼不费一钉一铆卯榫而成。楼内有环梯可直达楼顶,整栋楼内外雕梁画栋,图案精美,栩栩如生。它耸立在都柳江河畔,蔚为壮观,享誉中国第一鼓楼美称。

什么

厦:高大的房子。指高耸的楼房。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亲戚同~,朋友共肥马轻车。

★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高大的建筑

楼是古建筑中两层以上的房屋,亦称重屋。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阁一般平面近方形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阁为主体的,独乐寺观音阁即为一例。

称为楼。依据用途等可分为城楼、阙楼、市楼、望楼等。后来逐渐称楼阁。

楼指重屋,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群中处于次要位置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早期楼与阁有所区别,楼指重屋,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群中处于次要位置;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平面呈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群中居主要位置。后来楼与阁互通,无严格区分。楼阁多为木结构,构架形式有井傒式、重屋式、平坐式、通柱式等。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即为楼阁建筑。

古代楼阁有多种建筑形式和用途。

城楼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汉代城楼已高达三层。

阙楼、市楼、望楼等都是汉代应用较多的楼阁形式。

汉代皇帝崇信神仙方术之说,认为建造高峻楼阁可以会仙人。武帝时建造的井干楼高达“五十丈”。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筑也是一种楼阁。北魏洛阳永宁寺木塔,高“四十余丈”,百里之外,即可遥见。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仍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历史上有些用于庋藏的建筑物也称为阁,但不一定是高大的建筑,如石渠阁、天一阁(见藏书楼)等。可以登高望远的风景游览建筑往往也用楼阁为名,如黄鹤楼、滕王阁等。

中国古代楼阁多为木结构,有多种构架形式。以方木相交叠垒成井栏形状所构成的高楼,称井干式;将单层建筑逐层重叠而构成整座建筑的,称重屋式。唐宋以来,在层间增设平台结构层,其内檐形成暗层和楼面,其外檐挑出成为挑台,这种形式宋代称为平坐。各层上下柱之间不相通,构造交接方式较复杂。明清以来的楼阁构架,将各层木柱相续成为通长的柱材,与梁枋交搭成为整体框架,称之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变异的楼阁构架形式。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