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夏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下面带来了重阳节的名人故事三则,接待阅读。
孟嘉,字万年,是晋代名流,少有才名。晋朝永和年间,任征西上将军桓温的参军,甚得桓温的重视。
一年重阳佳节,桓温在龙山大宴属下的僚佐,吟赋诗。这天全部僚佐都是戎装赴会,把酒言欢。合法各人诗兴大发之时,突然一阵大风吹来,把孟嘉的官帽吹落,他竟然没有觉察,还在哪里与人放言高论,这是一件有伤风雅之事。桓温见到这个景象,便表示其他人不要提示孟嘉,想看他若何善后。
不久,孟嘉去如厕,桓温命人取帽放回他的坐处,又命文士孙盛写一篇文章冷笑他。孟嘉回来瞥见官帽和孙盛的文章,顿时乘兴作文以答,因为他文词俊美,受到世人的赞赏,桓温也没有怪责他。
后人便把“孟嘉落帽”作为一个重阳节的`典故,另有人将重阳节称为“授衣之节,落帽之辰”。
在昔人吟重阳的诗词中,有不少说起这个典故,如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云:“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工钱正冠。”李白有诗句云:“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宋人辛弃疾词有云:“龙山那边?记昔时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共一矣,落帽参军华发!”
故事二:陶潜赏菊,白衣送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发源于孟嘉的外孙——晋朝大诗人陶潜。陶潜以隐居着名、以诗着名、以酒着名,也以爱菊着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医生,还将赏菊与宴饮联合,以求和陶潜更靠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其时的菊花就有许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夏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抚玩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紧张内容。
陶潜,字渊明,一生嗜酒,但他脾气恬淡,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据檀道鸾《续晋阳秋》记录,有一年九月九日,陶潜在家赏菊吟诗,一时酒瘾爆发,遍寻家中并无存酒。
正在徬徨之际,陶潜突然瞥见一个白衣使者载酒前来,一问才知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送酒使者。本来是朝廷征召陶潜为著作郎,他不肯意去就职,王弘想结识这位名流,曾多次给他送酒,这一次真是济困解危,陶潜当即舒怀痛饮,提笔赋诗。
“陶潜赏菊,白衣送酒”的故事,成为一时韵事,为后世文人所吟。李郢《重阳日》有句云:“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王勃《九日》诗云:“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李白《九日爬山》诗:“渊明回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故事三:王勃作《滕王阁序》
有一次,唐代王勃前去看望父亲。九月八日,船到马当山,遇一老翁对他说:“嫡重阳,南昌都督阎公将在滕王阁进行盛会,令客人作《滕王阁序》,你才气横溢,何不共赴盛会,成一代之名?”
王勃答道:“此去南昌有七百里之遥,本日已是八日,岂能实时赶到?”老者笑道:“我可助你一席清风。”果真顺风顺水,实时介入盛会。
原来都督阎伯屿意欲让其婿为重建的滕王阁写序,以期千古留名,并且也早已写好了。最先时,阎公存心拿纸笔遍请宾客动笔,来宾皆知其意,无人敢接,独占王勃绝不忍让。
阎公心甚不快,但欠好爆发,就命人伺其下笔,随时传递。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正:“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听了,沉吟不语。又报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矍然而起道:“此真天才,当不休矣!”宴会尽欢而散,王勃也一举成名。
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