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数量不成比例、分配严重不均,阶级制度的障碍。美国在菲律宾推行了所谓的“菲化政策”。他们竭力拉拢当地有声望的人士,并将其安排到菲律宾的各个主要职能部门,所涵盖的区域包括省、市、区、乡镇等。除此之外,把控着教育部门的美国人,坚持以英语为教学媒介,设立公费留学制度,将一大批当地优秀人才送到美国本土接受教育。
我走进屋子问老丈人,那个小男孩说的是什么。
老丈人说,他来自后面的贫民窟,是想为我们倒垃圾,你给他5披索,把厨房的一袋垃圾给他。
小男孩皮肤黝黑,头发乱蓬蓬的,脸上有一道道印痕,似乎很长时间没有洗过脸。他接过钱,说了句“salamatpo”(菲律宾语是谢谢的意思),然后把垃圾放在身后一辆破旧不堪的小三轮车上,便匆匆离开了。
之后好几次,我路过老丈人家屋后的那片贫民窟,我都想钻进去看看他们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可还是被喝止了。所以我只能站在那片高墙之外,从缝隙内朝里面看看罢了。
贫民区的人是被歧视的一群人,他们的孩子是不被允许和普通孩子一起玩的,也不被允许到高墙铁丝网以外的区域来活动的。我经常看到那边大人、小孩偷偷的翻墙或者钻洞到这边的小商店里买生活用品。
他们聚集在河堤旁的树林里,过着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生活。乌黑的河水散发着阵阵腥臭难闻的气味,这些贫民就住在简易的木头和竹子搭成的棚屋里,屋顶上盖着一层铁皮,用以防雨。
透过缝隙,我也能看到杂乱不堪的屋子外面,鸡鸭成群地在垃圾堆里找食,野狗互相追逐着,光着脚丫的小孩子们坐在地上玩耍……
我的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我们可以舒服地躺在沙发上玩着手机、看着电视,可以坐在餐桌上享用着各种美味的食物,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大街上走动,去商店里买东西……
而他们竟然连一些基本的权利都没有,连一日三餐都保证不了,太阳底下竟然还有“光”照不到的地方?跟他们相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