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是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
呼和浩特,通称呼市,旧称归绥,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地处中国北部边疆,欧亚大陆内部。市域面积为17224平方公里,辖4区、4县、1旗,2015年末常住人口为300万人,市区常住人口206.49万人。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市区位于北纬40.48东经111.41。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交汇处,是联接黄河经济带、亚欧大陆桥、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重要桥梁,是中国向蒙古国、俄罗斯开放的重要沿边开放中心城市,也是东部地区连接西北、华北的桥头堡。同时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航空枢纽。除天津、石家庄外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省会城市。
呼和浩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在此设云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县境。
呼和浩特属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年温差大,日温差也大。其特点:春季干燥多风,冷暖变化剧烈;夏季短暂、炎热、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常有霜冻;冬季漫长、严寒、少雪。
呼和浩特,通称呼市,旧称归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北方沿边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内蒙古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截至2021年1月,全市下辖4个区、4个县、1个旗,总面积1722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260平方千米。
呼和浩特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北部边疆、欧亚大陆内部,是呼包银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是联接黄河经济带、亚欧大陆桥、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重要桥梁,也是中国向蒙古国、俄罗斯开放的重要沿边开放中心城市。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地处中国北部,地理上位于北纬37°24′-53°23′,东经97°12′-126°04′之间,东北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交界,南部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西南部与甘肃毗连,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属于四大地理区划的西北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共辖12个地级行政区,包括9个地级市、3个盟,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
百度百科-呼和浩特
百度百科-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Хөх_хот)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医疗、教育、交通、物流、金融中心。[1]呼包银城市群的核心城市,[2]旧称为归绥,原为中华民国绥远省省会。1954年,蒙绥合并,自治区首府由乌兰浩特迁入呼和浩特。[3]
全市总面积为1.72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107平方公里。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294.88万。城镇人口220万人。[1][4]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回、满、达斡尔、鄂温克等41个民族聚居的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23个公路枢纽之一,[1]是自治区的全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物流和金融中心,[1]全国特大城市、呼包银经济带、呼包鄂主体功能区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全国重点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中心城市。中国国家新二线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双拥模范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节庆城市,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被誉为“京津夏都”。中国18大铁路局之一呼和浩特铁路局所在地。蒙古国驻呼和浩特总领事馆所在地。2005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1]
呼和浩特现辖4区、4县、1旗,4个开发区,即新城区、赛罕区、回民区、玉泉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桥开发区,金川开发区,金山开发区,如意开发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和武川县。[1]
呼和浩特属于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简称呼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是内蒙古的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呼包银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旧称为归绥,原为绥远省省会,蒙绥合并后,自治区首府由乌兰浩特迁入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呼和浩特是蒙古族、汉族、回、满、达斡尔、鄂温克等41个民族聚居的城市。有国际列车航线通往乌兰巴托。
呼和浩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被誉为“中国乳都”。
呼和浩特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是自治区的首府。
1960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驻察素齐)划归呼和浩特市领导。
1963年将土默特旗划归乌兰察布盟。
1970年乌兰察布盟所属土默特左旗(驻察素齐)、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
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乌兰察布盟的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1996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乌兰察布盟的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2000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调整呼和浩特市市辖区行政区划,郊区更名为赛罕区。
呼和浩特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万立米水磨沟,流域面积1380.9平方千米,沟长68.2千米,年平均径流量4972万立米。
个市1958年在沟口兴建红领巾水库1座,库容1650万立米,灌溉面积11万亩。哈拉沁沟,沟长55.6千米,流域面积为708.7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2622万立米。全市河流总长度1075.8千米,河网密度为0.177千米/平方千米。
呼和浩特地下水分为浅层水含水层和深层水含水层。浅层水含水层包括浅层潜水及半承压水等。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均由北向南呈有规律的变化,全市浅层地下水年补给量为9.87亿立方米。
野生植物主要有种于植物和蕨类植雉、半翅、雕,鹰等100多种。
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青羊、云豹,鸟类有金雕、雀鹰、松雀鹰、燕鹰、灰背鹰、猫鹰、红鹰、小鹤、长耳鹤、短耳鹤,雕鹤、红角鹤等1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