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属于中国福建省三明市下辖县级市,别名“燕城”。永安市隶属福建省三明市,为三明市代管县级市。
位于福建省的中西部,地处东经116°56′-117°47′,北纬25°33′-26°12′之间。东接大田县,西邻连城县,南毗漳平市、新罗区,北与明溪县、三元区接壤。市中心距福州280公里,离厦门290公里。
永安市位于闽中偏西,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市政府驻燕南街道,永安市主要民族为汉族,少数民族以畲族、回族为主。
曾获“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2015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特点永安地处闽西和闽中大山带之间,东部和西南部属于戴云山脉,西北部属于武夷山脉的东南坡,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境内群山连绵,其中千米以上的山峰有84座,山体多呈北东一南西或北西一南东方向展布。
永安市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大陆性气候。春季(3~5月)冷暖多变,常有春涝;夏季(6~8月)高温,前期易涝后期易旱;
秋季(9~11月)天气宜人;冬季(12~2月)雨水适宜且寒冷干燥。永安地形复杂,山川溪流交错,垂直分布的小区域性气候差异更大,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永安
永安别名“燕城”,位于闽中偏西。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设县。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会内迁永安达七年半之久,为当时东南文化名城。1984年撤县设市。属典型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立体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9.1。c。地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382.5万亩,占总面积86.3%。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金山银水”之称。
永安市位于闽中偏西,别名"燕城",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省级商品粮基地县,现辖5乡7镇6街道,地貌概况为"九山半水半分田",耕地总面积28.13万亩。
永安是福建省的新兴工业城市。位于福建中部偏西,地处沙溪上游,居于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6度56分到117度47分,北纬25度33分到26度12分之间。东邻大田县,西靠连城、清流县,南连漳平、龙岩市,北接明溪县、三元区。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71公里,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
永安古名浮流,分属沙县、尤溪县境。明景泰三年(1452年)始设县治,直到整个清朝,均属延平府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永安属北路道(1914年改称建安道);民国13年废道,实行省、县两级行政制,永安属省政府领导;民国21年,十九路军发动“闽变”,将福建划为闽海、兴泉、延建、龙汀四省,永安属延建省;民国23年起国民党政府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永安属第八行政督察区(所在地长汀);民国24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所在地南平),民国31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所在地龙岩),民国27年6月至34年11月,永安为福建省临时省会所在地;民国35年至38年,永安为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区所在地。1950年1月28日永安解放,福建省第七行政专员公署设在永安,至1956年6月撤销,永安属龙岩专区。1961年属三明专区(现为三明市)。1984年9月12日永安撤县设市(县级市),仍隶属三明市。
永安地层和水系发育。地势东、西、南三面高,中部低。境内群山连绵,主要山峰有159座,其中千米以上高山有84座。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全市集雨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3条,其中主要的有13条,分属沙溪水系、尤溪水系和九龙溪水系。(因为九龙溪和巴溪在城区的西门汇合,状如燕尾,因而把流经城区的这一段河道称为燕江,城区也因此又名燕城)。1989年耕地面积为22.9万亩,水域面积为8.1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5.2%和1.8%,所以永安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森林。全市林业用地375万亩,占全市总面积85.3%;森林蓄积量为21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3.9%,在全省名列前茅。
能找到的就这些了,凑和着用吧。
位于东经113°15′27″~113°23′36″、北纬28°10′32″~28°20′31″之间。地处浏阳市最西部,东邻北盛镇和洞阳镇,南连长沙县江背镇,西靠长沙县春华镇和黄花镇,北接沙市镇。东距浏阳市政府30千米。永安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光照较足,气候变化随山地垂直差异明显。春季温和,暮春初夏雨多,盛夏晴热高温,秋季凉而不寒,冬季寒冷,但严寒期短。
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龙卷风、干旱、雷雨大风、寒潮、低温冷害、高温热害、强雷暴、冰雹等。永安镇处于平原向丘陵的过渡地带,中部沿捞刀河畔为冲积平原。
全镇平均海拔900多米,境内多山地、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时数1140小时,年平均气温14.2℃,年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38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48%,其中,茶区覆盖率超过80%。耕地面积187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1亩,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5315元,地方财政收入605.1万元。
永安别名“燕城”,位于闽中偏西。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设县。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会内迁永安达七年半之久,为当时东南文化名城。1984年撤县设市。属典型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立体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9.1。c。地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382.5万亩,占总面积86.3%。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金山银水”之称。森林覆盖率83.2%,木材蓄积量2200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毛竹面积76.8万亩,居全省第二位,为中国笋竹之乡;现已探明的矿种有41种,其中石灰石储量4.6亿吨、无烟煤2.6亿多吨,均居全省前茅,重晶石储量2000多万吨,列全国第三位;境内可开发的水力资源34.6万KW,已开发24.5万KW。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桃源洞--鳞隐石林,堪称清代建筑艺术瑰宝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槐南安贞堡,被誉为“绿色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宝岩,以及甘乳岩、九龙湖、普禅山等自然风光和抗战文化遗址等。现辖4乡7镇4街道,有12个少数民族,青水畲族乡为三明市唯一少数民族乡,有1所少数民族中学。年末全市总人口31.84万,其中城镇人口17.14万人;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45‰和5.87‰。
[经济社会概况]据初步统计,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5.63亿元,比增11.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13亿元,比增7.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16亿元,比增16.9%,其中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27亿元,比增2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7亿元,比增34.2%;市属出口总值1688万美元,比增43.3%;实际利用外资917万美元,比增22.3%;财政总收入6.86亿元,比增21.1%,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3.34亿元,比增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3亿元,比增9.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15元,比增6.7%,农民人均纯收入4398元,比增9.1%;城镇登记失业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4.93‰。“南商北工”城市发展战略顺利推进,巴溪湾新区以建设全省住宅示范小区为目标,首期联建房、蝴蝶山公园、盛景小区等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尼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期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二期580亩工业用地也已动工,全年新入园项目8个,总投资2.5亿元。各类综合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城乡集贸市场日益繁荣,超市和连锁店、特许经营店发展迅速,城市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合理配置土地、矿产资源,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步伐加快。实施环境保护四大工程,打造生态市。产学研协作进一步加强,设立桉树研究分中心和竹子研究分中心,与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开展产学研协作。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实施“名校名师”工程,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改造危房1.2万平方米,兴建和扩建中小学基建项目51项。省水电学校升大专工作顺利完成并更名为省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精心组织开展“三项活动”,群众文体活动繁荣活跃。深化卫生改革,抓好厂矿医院剥离和乡镇卫生院体制上收工作。计生工作不断加强,全市计划生育率98.38%。“两个确保”得以巩固,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进一步加大“严打”和“整规”工作力度,开展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市场经济秩序得以规范,保持了社会稳定。
[三大特色产业基本形成]纺织业方面,新上纺织企业24家,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6家,新增气流纺1360头、剑杆机224台、梭织机172台。全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产值达7.96亿元,增长33.6%。林竹业方面,深化集体林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全年完成速生丰产林6.86万亩,其中桉树3.61万亩,毛竹“321”示范户面积1.03万亩,竹林低改面积7.1万亩,兴国、吉通、永欣、亨雅等一批毛竹加工企业稳步发展。全年林竹工业产值达7.4亿元,增长0.9%。旅游业方面,景区合作经营顺利启动,争取到旅游国债资金1500万元,全年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788万元,五洲大酒店主楼、安贞堡配套工程等一批旅游配套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0.2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39亿元。
[项目带动成效显著]十个项目组安排的重点建设项目36项,计划投资7.07亿元,完成投资7.7亿元。全年项目工作呈现“三多”:一是大企业、大产业项目多。宝华林特种纸、英汉染整、超细复合涤纶纤维技改、扩大精密圆锥滚子轴承、速生丰产林、景区深度开发等17个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完成投资3.8亿元。二是大乡镇项目多。曹远、大湖、贡川、小陶等4个大乡镇,在建项目总投资近5亿元。三是重大前期项目多。三泉高速公路永安段可望动工,永龙高速公路永安段、长永铁路、火电厂机组扩建、安砂电厂机组扩容等项目前期工作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世纪之初的前十年,是永安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永安市委、市政府从市情出发,提出了“保十争百,强市富民”的发展目标,确立了通过“三个依托”(依托资源求发展、依托城市求发展、依托企业求发展)、实现“三个联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联动、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的联动、地方经济与驻永企业的的联动),壮大“三个产业”(纺织、林竹、旅游)的发展思路,着力实施项目带动和“南商北工(南部商住区、北部工业区)”城市发展战略,做大做美“二级城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放眼未来,前程似锦。永安,这颗闽中的明珠,将以崭新的姿态,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永安镇属于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
永安镇位于凤冈县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119.3平方公里,四周均为连绵不断的高山,盆中为乌江二大干流湘江河和洪渡河之分水岭,从航拍图片看,型若天坑,独特的天坑地貌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气候,土壤和水,并早就了稀世物产的锌硒品质是不可复制和拥有的。
永安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光照较足,气候变化随山地垂直差异明显;春季温和,暮春初夏雨多,盛夏晴热高温,秋季凉而不寒,冬季寒冷,但严寒期短。
永安镇境域位于浏阳捞刀河南岸,捞刀河原名潦浒河,故该地命名为潦浒市。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浏阳县令王廷认为“潦浒”与“老虎”谐音,不吉利,令改称“永安”并沿用至今。